bet356体育在线育|首页欢迎您

首页 / 合作交流 / 合作动态
合作动态

访企拓岗,主动对接——bet356体育在线育与中国流动科技馆开展合作

        为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加充分的高质量就业,2023年3月14日15:00-16:00,bet356体育在线育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对深化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内涵开展深入探讨。市科协领导、三亚学院bet356体育在线育领导和市科协科普部工作人员共同参加本次活动。         仪式伊始,市科协领导和市科协科普部工作人员共同带领我院领导及学生参观介绍流动科技馆展品并合影留念。随后,由三亚市科协科普部部长关水柳主持的会议正式开始。最后,关部长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三亚站的工作和他们在科研合作、校企融合、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三亚学院bet356体育在线育党总支副书记尹娜从教育方针,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方面全面介绍学院情况,双方就后续科普实践活动展开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合作意愿。         bet356体育在线育院党委高度重视本校生就业工作,注重产教融合,努力提升学院就业市场质量,对推动学生就业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此次展览项目与信智学院专业十分对口,广受公众好评和喜爱,得到社会各界认可,三亚市科协希望与我学院建立合作,从而促进人才培养,并建议大学生与科学技术馆有更多交流,抓住更多实践机会。         中国流动科技馆是中国科协为推动全国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而建设多年的一个科学传播公益品牌项目,诞生于2011年,由中国科技馆负责具体实施,它有效弥补了基层科普教育资源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状,提升了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对促进我国基层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流动科技馆海南三亚站,本次展览以“体验科学”为主题,设置了“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汽车生活”“数字生活”“VR体验”等多个主题展区,50多件互动展品,为广大市民和中小学生提供参与科学实践的场所。

追梦人李书福: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

        2月25日晚,在央视《对话》老友记:爱追梦的李书福节目中,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第12次走进《对话》现场,发布了未来的新目标: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         李书福说:“我现在的梦想是将太阳能、风能和再生循环能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太阳能和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为国家的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做出贡献。如果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中国就不再需要进口那么多原油,只要利用中国工业排放中10%到11%的二氧化碳和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合成绿色甲醇,就完全可以取代现在所有的进口原油。” 绿色甲醇 破解能源安全问题         2001年,李书福第一次参加《对话》栏目。他为吉利定下的目标是:让中国人一年的收入能购买一辆轿车。         22年后,他在《对话》现场许下新梦想: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         李书福说:“我从事这个领域的探索将近20年,切身感受到这个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竞争力的提升,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十七八年前,我们就在思考中国的能源依赖进口的比例太高了,那个时候有百分之七八十,现在也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自身的科技实现绿色能源,为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全球的能源科技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当被问及是否希望国家再为甲醇发一张“准生证”时,李书福坦言,希望政策能鼓励更多人加入这个产业,助力能源安全。 甲醇车比电动车 社会成本低 燃油车、电动车、甲醇车哪个更省钱?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直言:         “按照现在的甲醇来讲的话,开甲醇的人省钱更多,汽油是一吨是6000多元钱,而甲醇现在2000多元钱。”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         现在开电动车省钱是因为没有考虑国内发电60%是煤,没有考虑碳排放的价格。在社会成本上,电动车比甲醇车要高。 李书福认为:         甲醇在商用车应用上已经显现出明显优势。大卡车现在要想用电池来作为能源的话还是很少的,或者几乎是没有。可是这种绿色甲醇的话,在商用车上面应用是轻而易举的,吉利现在整个推广得是挺好的。 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董事长周建群认为:         现在所有新势力造车都是传统动力电池的电动化路线。甲醇路线是商用车技术路线中区别于所有新势力造车的特色,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是商用车行业里的新势力,是新势力里的商用车。 美国放弃 不意味着中国要放弃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著名有机化学家乔治·奥拉在《跨越油气时代——甲醇经济》一书中,围绕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提出了一个解决能源问题的新概念:甲醇经济。他提到,未来在油气之后,人类的燃料就是甲醇。总体而言,煤、天然气、石油、电能等等都可以用来生产甲醇,是目前人类见到的生产原料最为丰富的燃料产品。         李灿院士表示,甲醇作为燃料已经是上百年的事,但是甲醇过去是传统的从化石资源合成甲醇,现在是要用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合成甲醇。1973年左右,中东石油危机,很多国家没油了就上甲醇。包括欧洲的一些国家,像瑞士大面积上甲醇,美国也是上甲醇,这个时候甲醇就作为一个替代汽油的很好的燃料,已经用在汽车行业了。         之所以后来美国放弃了这条路径。李灿院士解释道:“当时尽管世界范围内有石油危机,但美国是不缺油的。另外美国的碳排放的压力也没有中国这么大。美国的资源禀赋条件跟中国不一样。中国是以煤这种能源为主的国家,我国的二氧化碳问题是大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提出二氧化碳转化成绿色燃料甲醇是符合国情的一种选项。” 深耕甲醇汽车18年 越孤独越前景广阔         1997年,刚迈入汽车行业的李书福说自己的梦想是让中国人一年的收入能够买一辆轿车。多年后,早已实现了之前梦想的他却并未停下逐梦的脚步,投身绿色甲醇事业,十八年磨一剑。         李书福认为,“汽车产业发展这么多年,我们中国人再造车得有杀手锏。到今天为止我依然非常坚定地认为,总有一天会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我们要主动站到真理这一边,而不是要求真理站到我们这一边。”        在李书福的带领下,吉利不仅突破了甲醇汽车的技术瓶颈,还打通了甲醇全产业链体系,形成醇、运、站、车、捕的循环生态和多元场景,实现了从小批量试点运行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跨越。         回望过去,李书福可谓是一位探索绿色甲醇产业的孤勇者,但他没有放弃。“孤独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我倒不怕孤独,只要能够认准方向,能够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心支撑,越孤独越觉得前景广阔,而不是说大家在同一条赛道上跑得非常热闹。”李书福认为,自身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的发展,更加能激起斗志。 绿色甲醇产业 需要全社会努力         吉利控股集团致力于甲醇循环经济的研究已经18年,其中近8年在商用车上的投入已经超过40亿元。         李稻葵认为,40亿对整个产业来看是沧海一粟,接下来需要整个产业的投入,而不是李书福一个人。“如果这个产业已经形成了,您的梦想才能够完成。现在您的梦想不是一个企业家的梦想,您这个梦想跟第一次造车那个恐怕还有点不同,您这个梦想是一个产业的梦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双碳’的一个梦想。”         李书福完全赞同李稻葵的观点,“靠我们一个企业那是搞不好,要很多人参与进来,我觉得慢慢一定会有人参与进来。商业这个东西它就是那么神奇,我对这种神秘的商业世界总是充满好奇,我就是一个商人。”         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创业者,李书福在30余年的时间里,带领吉利在中国民营实业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如今,李书福依然在追梦的道路上努力奔跑,不断创新,力图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助力我国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三亚学院在行动                                                 在2022届毕业典礼上,李书福董事长曾寄语三亚学院,希望三亚学院进一步加强新一代技术人才培养。三亚学院快速响应,深入分析汽车产业发展动向,紧跟吉利汽车全面进入“科技吉利4.0”时代的步伐, 学校锚定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迭代,加强与吉利控股集团等头部企业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布局筹划甲醇汽车、“三电技术”等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         三亚学院统筹理工学院组建新能源科学团队,与吉利集团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在甲醇领域共同发力,在绿色甲醇制备和甲醇发动机等领域进行研发,校企合作成功解决了甲醇发动机零部件耐醇、耐久性能等行业难题,掌握了甲醇汽车的核心技术。目前,学校对部分核心技术、部分核心专利进行了课程案例的转化,并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深入。通过相关学科建设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输送汽车人才。         此外,学校车辆工程专业投入超过1000万元新建“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和“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搭建实践教学环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案例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收看了此次对话栏目的理工学院教师谢琼丹表示,李书福董事长在节目中描述了一个宏大的愿景: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吉利集团深耕甲醇燃料汽车领域18年,投入40亿资金,最终突破技术和产业链体的诸多瓶颈,形成醇、运、站、车、捕的循环生态和多元场景。为助力现实此愿景,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三亚学院理工学院新设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专业围绕化学储能,新能源多种形式的转化,甲醇合成化学等方面进行教学与科研;同时吉利甲醇燃料,燃机研发团队多年来积累的知识产权都将转化成课程内容;专业还将继续深化与吉利甲醇研发团队的合作,将甲醇燃料产业应用在海南进行落地。         车辆工程专业22级同学姚鹏宇表示,作为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李书福董事长在节目中描述的愿景: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加深了我们对上学期所学的工程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原来解决双碳问题还有甲醇燃料,尤其是阳光甲醇燃料这条更清洁的路径,如果甲醇是从工业二氧化碳废气合成而来,那么整个燃料使用循环将实现低碳甚至零碳。这个领域将鼓舞我们未来就业或者从事研发工作;我们未来的学习也将利用理工学院的各种资源以及学院与吉利集团的协同育人机制去学习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基于吉利集团优质的实习实践平台,理工学院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积极参与全过程进阶式实习,近三年有300余名学生到吉利集团实习实践,实习效果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肯定。企业选择好学生,学生选择好岗位。仅2019级汽车系就有40%毕业生选择留在吉利集团工作,实现在三亚学院学习和在头部企业就业之间的“无缝连接”。          车作为 新能源汽车的分支,海南有着亚州最大的甲醇产能,三亚学院将有更多布局与行动,与吉利集团等头部企业携手,在甲醇动力汽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有更多大学作为。

我院潘玉霞副教授在中科院SCI一区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近日,我院副教授潘玉霞老师在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Cybernetics》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olving Bi-objective Distributed Flow Shop Scheduling Problems withLot-streaming Using an Improved Jaya Algorithm》(DOI: 10.1109/TCYB.2022.3164165)。 《IEEE Transactions onCybernetics》最新影响因子11.448,是中科院JCR一区期刊。该刊收录有关控制领域计算方法的科学论文,涵盖计算智能、遗传算法、机器学习、模糊系统、认知系统等领域,是我院教师首次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充分体现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特色学科领域的科研能力大幅提升,科研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论文研究双目标分布式批量流水线调度问题,同时考虑最大完工时间和能量消耗指标,增加了速度与各种状态下能量消耗的设置。提出改进的Jaya算法求解此问题。 本文主要贡献如下: (1) 结合分布式批量调度问题的特征,建立了双目标数学模型; (2) 根据问题约束,拓展了编码和解码方式; (3) 针对优化目标,提出了基于完工时间和能量消耗的改进策略; (4) 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Jaya算法。 图·1 论文收录图 图2 潘玉霞副教授参加学术会议 潘玉霞老师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Engineering》(中科院JCR二区期刊)上发表论文《ImprovedMeta-heuristics for Solving Distributed Lot-streaming Permutation Flow ShopScheduling Problems》,获得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海南省教育厅、三亚市科信局等多项科研项目。

数据绑定健康,智能实现融合——如何应用大数据赋能健康管理开展脑卒中防治线上活动

为聚焦大数据专业化建设,加强信智学子们对大数据的理解,实现大数据专业与健康管理专业的创新融合。2022年4月29日晚上八点,如何以大数据赋能健康管理开展脑卒中防治活动在线上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健康医学院的陈小勇教授、bet356体育在线育杨博雄副院长共同进行探讨。 活动开始,陈小勇教授以中国脑卒中猝死患者的年轻化和疫情的大变革辐射为引导,得出当今人们健康理念淡薄、康复需求量大的结论,目前需要以大数据为康复管理赋能,让数字诊疗成为主流,可以更好地解决数字时代人们的健康问题。 随后,在杨博雄副院长的分享中,他用现代人类健康认知出现偏差的调查结果,引入了大数据这一数据监控健康的新型技术,通过对比衬托出健康大数据对于当代疾病诊疗的优势在于更具持久监控性、准确性,并能达到未病先知的效果。紧接着,杨博雄副院长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希望通过大数据赋能,大数据知识教育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未来得以通过新型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 本次活动,使我们看见了大数据赋能健康管理的潜力,同样也显露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信未来在信智和康管学院的努力下,必将实现大数据与健康的完美融合。 编辑:陈麒宇 责编:蒋田田、董雷

以“智”赋能健康,以“能”实现融合——院部协同交叉融合学术沙龙智能康复研发与应用前景线上活动

为聚焦学科专业建设,加强信智学子们对智能科技的深层理解,实现推进不同专业的创新与融合。2022年4月1日20:00,院部协同交叉融合学术沙龙智能康复研发与应用前景活动在线上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健康医学院陈小勇教授、bet356体育在线育杨涛院长和理工学院付胜教授作为嘉宾。 活动开始,陈小勇教授以中国老龄化的严重形势和疫情的大变革辐射为引导,得出当今社会康复需求量大的结论,提出目前需要以更好的智能科技为康复管理赋能,让科技融合康复管理,才能更好的解决社会需求。 随后的康养大讲坛中,杨涛院长用大数据海量储存处理的优势结合当今康复管理技术,指出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紧接着,杨涛院长提出目前智能机器存在理解能力不足、获取能力欠缺的问题。他希望通过数字赋能,数字化知识教育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智能化知识的辅助下,未来得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健康+大数据的应用结合。 本次活动,使我们看见了智能康复研发与应用的潜力,同样也显露了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信在两个学院的不断努力下,未来的康复医学必将在与智能化工程技术的结合过程中实现质的飞跃。 编辑:陈麒宇 摄影:朱春彬 责编:蒋田田、董 雷